当前日期:    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网站首页
 ※您现在的位置: 日博365备用网站 >> 协商议政 >> 议政建言 >> 文章正文
议政建言
政协海口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科学编制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建议
作者: 文章来源:督研室 更新时间:2015/09/08

市政协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对科学编制“十三五”规划提出以下建议:

  一、打造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战略支点城市,发挥特区省会对外开放排头兵作用

  (一)构建交通枢纽城市地位。一是建设空港、海港交通枢纽。市政府应尽早研究各种交通方式与美兰机场的高效与无缝衔接,除了目前可以实现与机场无缝换乘的高铁美兰机场站外,其它交通方式还需要尽快落实。建议市政府启动针对空港、海港等重要场站建设大型交通枢纽的专项研究或编制规划方案,留足“枢纽”项目的用地,以满足交通集散中心的功能。二是构建陆地交通枢纽。海口市陆地交通枢纽可分为都市区级、市级和区级三个层级进行构建。构建完善的城市客、货运枢纽体系,对既有快速路网进行优化和调整。拓展交通枢纽功能,不再局限于服务交通系统自身,而是推动老城区功能优化、新区空间拓展的战略增长点。同时通过打造高铁海口东站、新长流站以及大英山、体育公园和桂林洋等客运枢纽,发挥其对城市功能的聚集功能,优化海口中心城区的交通出行环境,带动城市空间向南发展。建立统一协调机构,进行交通枢纽规划、建设、运营、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管理,并协调海口与周边城市的枢纽设施衔接。引导澄迈、文昌融入海口交通体系,提早谋划海澄、海文交通枢纽的建设。

  (二)推动海(口)澄(迈)文(昌)一体化。一是整合海口、澄迈、文昌三地的港口资源,实施“多港合一”, 推动港口、城市和临港产业园区发展,把海口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港城市,辐射带动澄迈、文昌的发展。二是海澄文联合申报自由贸易区试点。依托国家赋予“比特区还特”的政策,更大地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,带动周边区域发展。要理顺产业园区的体制机制,留足发展空间,尽快编制产业项目,将园区发展纳入规划。

  (三)强化海陆统筹。一是统筹陆海发展战略。以海洋大开发作为支撑,实现陆海发展战略平衡;发挥沿海地区核心作用,促进海陆一体化发展;加快陆海双向“走出去”步伐,拓展海口市发展战略空间;进一步提高综合管控能力,夯实陆海统筹发展基础。二是统筹陆海规划。统筹陆海国土开发空间布局优化,构建陆海开放型国土开发综合格局,实施沿海地带发展空间布局调整,推动海域开发空间布局优化。三是统筹陆海资源开发利用。调整陆地能源生产结构,加快海洋能源资源开发进程。四是统筹陆海产业。实施海洋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,以临港/临海产业为抓手加快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,强化内陆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合作。五是统筹陆海环境。优化沿海地区人居和发展环境。六是统筹陆海管理。建立健全陆海资源管理制度体系,创新海域管理与开发利用,构建与陆域资源管理相适应、相协调的海洋管理制度,为陆海资源统一管理、统一执法提供制度保障。

  (四)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。一是建立政府物流业的协调管理机制。二是修订原有物流业发展规划。三是建设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。四是加快现代化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。五是加大物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。六是初步尝试互联网与物流业融合。七是盘活现有土地资源。八是加强区域性港口合作,便利通关贸易,发展外向型物流经济。

  二、扎实推进“多规合一”,全面优化空间布局

  (一)推动“多规合一”工作。一是十三五规划要兼顾2030远景,在期限上体现“合一”; 二是十三五规划要衔接国家战略和全省战略,在目标上体现“合一”; 三是十三五规划要体现产业升级,在产业上体现“合一”; 四是十三五规划要认真研究“多规合一”提出的一张蓝图和一个平台,在空间上实现“合一”。

  (二)大力发展镇域经济。一是从“一镇一品”或“多镇一品”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。二是从推进优势产业成规模、上水平、形成产业链来打开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。三是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来寻找镇域经济发展的商机。四是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方面来破解城镇经济发展这道难题。五是从进一步“强区扩权”、“强镇扩权”的运作模式上激发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。六是从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来形成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合力。七是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镇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。

  (三)加快南渡江东岸片区开发。“十三五”时期要加快南渡江以东灵山镇、桂林洋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演丰互联网产业小镇联动有序发展,推动海口东部区域发展。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。通过推进“多规合一”编制工作,强化政府的空间管控能力,优化空间开发模式,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资源,形成海口“大江东”经济圈统筹开发建设的格局。二是继续全力推进江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水、电、气、路及污水处理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。三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,打造经济升级新动力。四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,优化南渡江河流、海域、土地、林业等各种功能布局,加大对南渡江东岸、东海岸及海防林的保护力度,确保大气、水源、森林、海岸线等自然资源不遭受破坏,保住海口东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三、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,推动经济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

  (一)发展壮大实体经济。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,为发展实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。二是完善体制,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。三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,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。四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,促进发展方式转变。五是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。

  (二)着力发展养生旅游产业。一是将“发展养生旅游产业”纳入十三五规划的旅游业发展战略,着眼于“顶层设计”。二是在城市功能建设布局中,增加城市养生养老功能的内容。三是在养生旅游产业的市场准入和引资融资政策上放开,把优势资源配置权更多放给养生旅游产业。四是确保市场的自主自由发展,坚决打击有关部门和社会向旅游市场寻租寻利的现象。五是用好用足“国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地区”的政策优势。六是以地区性养生旅游产业的营销中心、交通中心、消费网络服务中心为海口定位,形成有凝聚力、示范性的全省养生旅游产业中心。七是利用“全国无疫区”、 “全国空气质量最好地区”等称号的品牌价值,设计新产品,推出新品牌。

  (三)发展壮大会展业。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集聚区。二是加大会展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,夯实人才基础。要培养基础人才,引进紧缺人才,集聚高端人才。三是完善优惠政策,扶持会展主体和潜力会展成长。

  (四)加快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。近期加快普及互联网设施,“十三五”早期加快发展互联网+农业,“十三五”中后期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。要放开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。要吸引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我市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。要加快发展新型农村组织。出台政策,积极鼓励发展电商类农村合作组织。

  (五)建设旅游特区。一是实施国民休闲计划,提升海口“休闲天堂”形象。二是制定国际化街区创建计划,打造“购物天堂”。 三是推动美食与养生的结合,打造热带“美食天堂”。 四是加强医养合作,建设“医疗天堂”。 五是弘扬中医文化,建设“养生天堂”。 六是以特色文化扩大区域影响力,打造“特色文化天堂”。 七是推动娱乐高端化,打造“娱乐天堂”。 八是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,建设“人居天堂”。 九是推进海口“互联网+旅游”行动计划,提升城市旅游形象。十是强化海口旅游发展政策,引导产业融合发展。

  (六)发展生物制药产业。一是承接全球医药生产外包,融入全球生物医药链;二是抢抓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发展机遇,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,提升海口生物制药国际化水平;三是健全创新研发平台、推进产学研联盟,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;四是重视对制药研究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,鼓励人才向企业流动;五是鼓励推进“互联网+医药产业”的快速发展,建立标准化、信息化、自动化、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电商体系;六是继续推动海口药谷高点定位、创新驱动、融合发展。

  (七)发展物联网产业。一是进一步完善海口市物联网总体建设方案和行动计划、物联网产业规划;二是加大争取产业化项目力度;三是加快公共平台的建设;四是组织开展物联网产业应用项目建设;五是进一步加大招才引企力度,集聚一批物联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,形成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人才特区、人才高地;六是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物联网技术创新项目。七是突出重点、力求突破,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,开展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,积极培育大企业,推广大应用,形成大平台。

  四、创新城市经营理念,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

  (一)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。一是着力加强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其修复修补工作,完善城市功能,不断提升城市品位;二是加大对城市管理的财政项目安排;三是支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,安排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项目建设,构建大数据城管体系,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;四是按照建管分离、管养分离的现代城市运行管理模式,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培育多元化作业主体,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作业市场化运作。

  (二)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。一是完善政策,让利于民。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,修改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(城中村)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。二是健全体制,政府主导。强化市政府统筹全市棚改工作的主导作用。三是顶层设计,规范流程。进一步完善我市的棚改工作制度和流程。四是解开前置,促“村改居”。“村改居”是棚改的前置条件,要加快完成城中村土地所有权变更和初始登记,城中村居民的户籍登记和社保养老。五是私宅普查,违建认定。加快完成棚户区违建认定工作。

  (三)完善新建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。成立专业运营公司,建设并运营新开发区域或片区综合性公共生活配套设施,培育前期市场,要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管理,在市场成熟后可以改变运营模式。

  (四)完善房地产市场管理制度。一是要完善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。二是要强化房地产行业监管力度。三是要建立诚信监督机制,促进房地产业自律。

  (五)推进海绵城市建设。一是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积极争取海口纳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,争取中央财政和海南省的专项资金补助。二是改善生态环境,修复被破坏的水系。三是绿化美化城市,加快城市渗排一体化系统、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建设。要在全市园林绿地实施透水生态铺装;在城市道路,蓄积雨水用于道路浇洒及绿化;在建筑小区,推广建绿色屋顶及透水性停车场。

  五、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,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

  (一)加强农村文化建设。一是重视农村文化建设,健全文化组织机构。二是加大财政投入,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。三是加大文化下乡,培养文化骨干,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。四是引导农民文化消费,引导农民读书和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感悟。

  (二)优化农村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社保公共资源配置。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。要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,不断完善城乡学校对口扶持的激励机制,突破制度局限,解决好教育一体化在管理、投入和人事方面的问题。二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,大力发展农村基层卫生事业。要全面推动农村卫生管理一体化改革;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;加强卫生院规范化建设,提升卫生院带卫生室服务功能;把镇卫生院建设成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“骨干”和“枢纽”。三是优化文化资源配置,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。要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法制化,尽快出台《关于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》;推进农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;抓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点;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。四是优化社保资源配置,建立城乡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。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;加强政策宣传,让农民增强自谋职业的发展意识,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市场中去,赢得自身的就业岗位;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服务体系;强化职业培训,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;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五是进一步减政放权,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。六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。

  (三)着力解决城区学位紧张。一是对全市现有教育用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;二是对教育建设规划情况进行摸底;三是对棚户区在改造过程中的人口密度、有无学校规划情况进行摸底调查;四是对全市现有各住宅小区的教育配套情况进行摸底调查;五是鼓励民办教育发展;六是进一步优化全市中小学布局,不断增加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学位供给;七是增加政府对教育的经常性投入和专项投入。

  六、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

  (一)建立湿地信息系统,保护海口生态资源。大力推进海口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。一是用整体观指导海口湿地保护与修复的信息化建设。二是建设海口湿地保护管理的信息系统。三是尽快编制依托湿地公园系统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。

  (二)修复红树林生态。一是将东寨港保护区内所有的养殖行为清理出保护区。二是结合东寨港的旅游开发,实施退塘还林计划。三是规范和减少在保护区范围内的捕捞行为。四是尽快建立演丰、三江镇等保护区周边乡镇污水处理系统。五是加强湿地保护。在沿海滩涂积极开展引种造林,扩大红树林生长面积,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;在红树林分布区内控制捕捞;建立红树林基因保存库。

  (三)建立文明生态城市专题规划。一是进一步明确城市形象和定位,并纳入长期目标。二是提出五年及中远期的改进目标。三是尊重专题规划的严肃性,行业专项规划应服从专题规划的相应目标。四是加强宣传引导,市民共同参与。五是做好规划的定期评估。六是加强城市管理的法治水平和能力。



文章来源:督研室
责任编辑: